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的落叶小乔木。树冠疏散,枝开展;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呈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具柔毛,紫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锯齿细钝或近全缘,质较厚实,表面有光泽,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花梗细弱,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瓣倒卵形,基部有短爪,粉红色;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略带紫色,成熟很迟,尊片脱落。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枝开张,叶卵形,花5~7朵簇生枝端,鲜红色,4~5月开放。高可达8米。枝干峭立,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光滑。幼枝褐色,有疏生短柔毛,后变为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锯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7朵簇生,伞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花,萼片5枚,三角状卵形。花瓣5片,倒卵形,雄蕊20-25枚,花药黄色。梨果球状,黄绿色,果实先端肥厚,内含种子4-10粒。常见的垂丝海棠有两种,一为重瓣垂丝海棠,花为重瓣;一为白花垂丝海棠,花近白色,小而梗短。

分布范围

分布区域包括中国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四川和云南。垂丝海棠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丛林中和山溪边,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栽培技术

选择适当的种植容器:垂丝海棠可以在种植盆、花坛或花园中种植。选择适宜大小的容器,确保器皿底部有排水孔,以避免积水。 准备土壤:垂丝海棠喜欢肥沃、湿润但良好排水的土壤。可以使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的混合物,也可以添加适量的珍珠岩或珍珠石来提高土壤的排水性能。 种植垂丝海棠:将垂丝海棠苗或种子放在准备好的容器中。如果使用种子,首先将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侧岔帮中进行发芽。等待种子发芽后,将其小心地种植择关到土壤中,并轻轻压实土壤。 提供适宜的环境:垂丝海棠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确保生长健康: 光照:垂丝海棠喜欢明亮的光照,但不喜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最好放置在半阴或遮荫的位置,例如室外花园的树荫下。 温度:垂丝海棠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理想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寒冷天气时,可以将其移至室内。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以避免积水和根部腐烂。每次浇艳游水时应确保土壤表面稍干后再进行下一次浇水。 施肥:每月施加一次水溶性肥料,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垂丝海棠的花水煎服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 其枝叶水煎服,可治霍乱吐利,并能去风,消痰。 园林价值: 垂丝海棠树形优美、枝叶扶疏、花色艳丽,观赏价值极高,可做大型盆栽或绿化树植。 它的花期长达一个月,花后又结紫色的果实,增添了景观的趣味。 经济价值: 垂丝海棠的果实可制作蜜饯,也可提取果胶、果酸等化工原料。 食用价值: 垂丝海棠的果实可食用,味道酸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生长习性

垂丝海棠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阴,不甚耐寒,不耐水涝,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带黏质的土壤。

功效作用

垂丝海棠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它入药以后味淡苦,性质平和,可以入肝经,调经和血是它最重要的药用功效,平时也多用于女性血崩的治疗,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另外垂丝海棠入药以后孕妇是禁食的,不然会诱发流产。垂丝海棠的果实中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食用以后能吸收大量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1、清热解毒 垂丝海棠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患者适量食用可以改善因内火旺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2、祛风除湿 垂丝海棠果还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患者适量食用可以改善风湿骨痛、关节炎等疾病。 3、活血消肿 垂丝海棠果还具有活血消肿的作用,如果患者身体出现了肿胀的情况,可以将垂丝海棠果捣成泥状敷在患处,可以有效的减轻肿胀的情况。

病虫防治

垂丝海棠常见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介壳虫等。 锈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白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介壳虫可用10%敌百虫乳油2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