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杜鹃
金顶杜鹃

金顶杜鹃

金顶杜鹃:是峨眉山特有的品种,德国植物学家费伯游山首次发现,故又被称为“费伯杜鹃”。常绿灌木,高1-2.5米;树皮黄灰色至棕灰色;幼枝被棕灰色短柔毛。叶革质,常4-7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上面亮绿色,微皱,下面有两层毛被,上层毛被厚,红棕色,在叶成长时常多脱落,下层毛被薄,灰白色。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0朵

形态特征

金顶杜鹃是常绿灌木,高1-2.5米;树皮黄灰色至棕灰色;幼枝被棕灰色短柔毛。叶革质,常4-7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并具微弯的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有时略呈耳状,上面亮绿色,微皱,初被黄色短毛,不久无毛,中脉凹入,侧脉10-12(-15)对,微凹,下面有两层毛被,上层毛被厚,红棕色,在叶成长时常多脱落,下层毛被薄,灰白色,宿存,中脉凸起,被毛,侧脉隐藏于毛被内;叶柄长1-1.5厘米,上面平坦而具浅沟,下面圆形,被灰色短柔毛。 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6-10朵;总轴长5毫米,密被灰黄色柔毛和腺毛;花梗粗壮,长1.5-2厘米,密被灰黄色柔毛和腺毛;花萼大,绿色,叶状,长8-12毫米,5深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外面近基部被腺毛和灰色短柔毛,边缘具腺头睫毛;花冠钟形,长4厘米,白色至淡红色,内面基部具紫色斑块和白色短柔毛,上方具紫色斑点,裂片5,圆形,长1.5厘米,宽2厘米,顶端内凹;雄蕊10,不等长,长1.5-3厘米,花丝细,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药椭圆形,紫褐色,长2.5毫米;雌蕊比花冠略短;子房椭圆状卵球形,长7毫米,密被红棕色腺头微硬毛,花柱长2.8厘米,无毛,稀于基部具少量腺毛,柱头小。 蒴果柱状长圆形,长1-1.5厘米,密被腺毛,花萼和花柱宿存。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南部。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 整形修剪: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

主要价值

金顶杜鹃有成片生长的习性,在园林中可成片植于池畔、溪旁或常绿针叶树林下,每当盛花季节,一片花海,十分壮观。

生长习性

性喜寒冷、潮湿的气候,含腐殖质厚的酸性土壤,生于海拔2800-3500米的通风而光照充足的岩石坡上,常在灌木丛中成片分布。

功效作用

金顶杜鹃生于海拔2800~3500米的高山石坡灌丛中或冷杉林下,能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

营养成分

脂类。杜鹃花可提取杜鹃花醇,具有特殊芳香,可配制高级香料。 蛋白质。杜鹃花蛋白质含量为25%以上,属优质蛋白质。 氨基酸。杜鹃花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11.95%,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较高。 维生素。杜鹃花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可提取维生素C。 类黄酮。杜鹃花中类黄酮含量丰富,可提取类黄酮。 多酚。杜鹃花中多酚含量丰富,可提取多酚。 色素。杜鹃花中色素含量较高,可提取天然色素。

病虫防治

黑斑病:杜鹃花的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在多雨、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红蜘蛛:杜鹃花容易受红蜘蛛的侵害,这种虫害会使杜鹃花的叶子变黄、脱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黄化病:杜鹃花缺铁时容易发生黄化病,表现为新梢的嫩叶开始变黄,后期叶片逐渐变白,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根腐病:杜鹃花的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