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杜鹃
黄花杜鹃

黄花杜鹃

黄花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幼枝细长,疏生鳞片;叶散生,叶片纸质,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近尾尖,叶柄疏生鳞片;花顶生或生枝顶叶腋,密被鳞片,无缘毛或偶有缘毛,花冠宽漏斗状,黄色,裂片长圆形,外面疏生鳞片,密被短柔毛,花柱细长,洁净。蒴果圆柱形。花期3-4月。黄花杜鹏又叫三钱三,因为这种植物毒性很大,它的根的用量超过三钱三的话,就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形态特征

生活型:常绿或半落叶灌木; 株:高达3(-5)米; 枝:幼枝细长,被鳞片; 叶:叶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先端长渐尖,上面深绿色,疏被鳞片,下面淡绿或苍绿色,疏被黄褐色鳞片,相距为其直径1/2-6倍;叶柄长0.5-1厘米,被鳞片; 花:常单花顶生或兼有单花生于枝顶叶腋;花梗长0.6-1.5厘米,被鳞片和短柔毛;花萼不发育,环状或波状5裂,长0.5-1毫米,外面密被黄色鳞片,边缘无或有长缘毛;花冠黄色,宽漏斗状,长1.8-2.5厘米,外面疏生鳞片,密被白色短柔毛,裂片开展,稍短于冠筒;雄蕊10,长于花冠,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5室,密被鳞片,花柱细长,长于雄蕊; 果:蒴果圆柱形,长约1厘米,密被鳞片

分布范围

四川西部和西南部、贵州(贵定)、云南东北部和东南部(金平县)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 嫩枝繁殖。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主要价值

根。味辛、性温、有毒,祛风、止咳、散瘀、止痛、杀虫,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痿管、杀灭钉螺。 花。味辛、性温、有大毒,有毒物质为杜鹃花毒素,可作镇痛、杀虫剂,主治癣、龋齿痛。煎水含漱可治龋齿痛。 果。味苦、性温、有大毒,有毒物质为杜鹃花毒素-C,可作镇痛、止咳平喘剂,主治搜风止痛、止咳平喘。

生长习性

黄花杜鹃生于海拔1700-2000米的杂木林湿润处或见于石灰岩山坡灌丛中。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长不良。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晒,夏秋应有落叶乔木或荫棚遮挡烈日,并经常以水喷洒地面。杜鹃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为主。

功效作用

根: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痿管,杀灭钉螺。花:外搽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果: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用量根1.5-3g;果0.6-1.2g;花0.8-1.5g(勿内服);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营养成分

糖分:黄花杜鹃的根含糖分12.88%,可溶性糖分4.33%,还原糖7.24%,是制糖的原料之一。 氨基酸:黄花杜鹃的根含多种氨基酸,如脯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 生物碱:黄花杜鹃的根含有生物碱,如百屈菜定碱、鸭嘴花碱等。 其他成分:黄花杜鹃的根含有黄酮类成分、香豆精类成分、三萜类成分等。

病虫防治

确保土壤健康。杜鹃花喜欢酸性土壤,但过于酸性的土壤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以确保风土健康和营养,可以使花木生长得更好。还应定期施肥以补充所需的养分。 预防暴露不良。如果杜鹃花的叶子不干燥,容易滋生致病的微生物,这就需要控制植物叶子的湿度。常常将触及到植物的部分抖动,特别是尽可能移除花瓣残骸,这样可以减少潜在致病的微生物存活的环境。 处理叶斑病。对于严重损害杜鹃花植物的叶斑病需要重要处理,可以使用杀菌剂和昆虫控制剂控制叶子的潜在病菌和虫害。抑制病菌和虫害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减少病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