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
大蕉
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高3-7米,具匍匐茎,假茎厚而粗重,多少被白粉。叶直立或上举,长圆形,长1.5-3米,宽40-60厘米,叶面深绿,叶背淡绿,被明显的白粉,基部近心形或耳形,近对称,先端锐尖或尖,叶柄甚伸长,长在30厘米以上,多白粉,叶翼闭合。
穗状花序下垂,花序轴无毛,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以上,脱落,外面呈紫红色,内面深红色,每苞片有花二列,雄花脱落。花被片黄白色,合生花被片长4-6.5厘米,离生花被片长约为合生花被片长之半,为透明蜡质,具光泽,长圆形或近圆形,先端具小突尖、锥尖或卷曲成一囊。果序由7-8段至数十段的果束组成。果长圆形,按长宽比例较短粗,果身直或微弯曲,长10-20厘米,棱角明显,果柄通常伸长,果肉细腻,紧实,未成熟前味涩,成熟时味甜或略带酸味,但缺香气或微具香气,无种子或具少数种子。剑头芽假茎红色,带有极多白粉而呈浅黄绿色。
分布范围
原产于印度、马来亚等地;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栽培技术
⑴选用良种。大蕉品种比较多,宜选用株型中等,适应性广,果型较大,优质丰产的品种如顺德中把、沙巴大蕉、孟加拉粉大蕉和金山大蕉等。
⑵早定植、留芽。一般情况下,大蕉的生育期较香牙蕉长,定植到抽蕾通常需8~10个月。为提高大蕉产量和品质,宜掌握早春植,选留冬春抽生的吸芽。
⑶注意肥水管理。大蕉吸收养分比香牙蕉多,尤其是钾肥。但由于大蕉根系发达,吸收肥料能力强,生产上下班一般对大蕉施肥较少,这是目前大蕉产量、品质不高的一个原因,大蕉对水分的要求不及香牙蕉严格,但土壤中水分过多或偏少大蕉生长也不利。因此,要大蕉优质丰产,除了供给适当肥料外,必须搞好排灌系统,涝排旱灌。
主要价值
大蕉宜在园林湖区配修竹隐窗台,植于转廊曲径,檐角墙边,为庭院夏日遮阳的优良植物。
生长习性
大蕉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香蕉则较弱。但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的砂壤至壤土为好,尤以冲积土最好。
功效作用
1.补充能量:大蕉也叫芭蕉,富含膳食纤维、果糖、碳水化合物等,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提高能量,预防饥饿。
2.提高免疫力:大蕉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等,所以吃大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进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降低感染疾病的出现。
3.润肠通便:因为大蕉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可以润肠通便,预防或者缓解便秘的情况。
营养成分
大蕉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每100克大蕉含有68.7克水分、0.8克蛋白质、0.4克脂肪、27.4克碳水化合物、486千焦热量、0.5克粗纤维、1.2克灰分、18毫克钙、43毫克磷和1.7毫克铁等。
病虫防治
一、束顶病
束顶病又叫蕉公,对香蕉危害很大,从香蕉杂交脉蚜传病,从苗期到芽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病害的早期,新叶会长成束状。老叶变黄,新叶粗绿不平,脆脆,不长新根,植株坚硬。香蕉生产的香蕉小,变形,没有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无药治病,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在公园内撒石灰消毒、曝晒,消除病源。
二、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以褐斑病、灰粒病和煤粒病为主要表现,发病初期出现椭圆形褐斑病,后期为灰色或灰褐色,病斑周边有明显的黄晕,并产生霉菌,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传播。
控制方法:及时清除枯叶,保持空气流通,降低湿度,一旦病害发生,应及时清除病叶,每7~10次喷施一次波尔多液或0.1%多菌灵或0.2%托布津,每7~10次喷施2次或3次,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三、蚜虫
蚜虫以叶肉汁为食,蚜虫的种群密度使植物生长不良,影响产量。此外,蚜虫还会引起其它病害的发生,应及时加以预防和控制。
防治方法:采用农药控制,800倍乐果或1500倍蚜虫喷雾杀灭。
四、卷叶虫
卷叶虫主要危害香蕉叶,幼虫旋丝折叠香蕉叶,幼虫可咬半片叶,影响光合作用和香蕉产量,对香蕉高产十分不利。
控制方法:冬季焚烧枯叶,杀死幼虫,以减少越冬蛹;及时取出昆虫袋;用敌百虫或杀虫双喷雾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