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菊
亚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通常不分枝,被贴伏的短柔毛,但上部及花序枝及花梗上的毛较多。中部茎叶卵形,长椭圆形或菱形,长2-4厘米,宽1-2.5厘米,二回掌状或不规则二回掌式羽状3-5裂。一回全裂,二回为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茎上部叶常羽状分裂或3裂。基生叶和下部茎叶花期枯萎脱落。全部叶有柄,柄长0.5-1厘米,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或有极稀疏的短柔毛,下面白色或灰白色,被密厚的顺向贴伏的短柔毛。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顶或分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宽钟状,直径6-7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长椭圆形,长2.5-3毫米,中内层长卵形,长约4毫米。全部苞片有光泽,淡麦秆黄色,边缘无色透明宽膜质,而外层苞片顶端有半透明蜡质扩大的圆形附属物。边缘雌花约3个,花冠与两性花花冠同形,管状,长3.5毫米,顶端5齿裂。雌花与两性花花冠全部黄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1.8毫米。花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亚菊属全属约有30种,主要分布我国除东南半壁以外的广大地区,其中很多为我国特有品种。
另外蒙古、苏联及朝鲜北部和阿富汗北部也有少数分布。
栽培技术
【土壤】亚菊属与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欢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适应性强,较耐贫瘠,可用腐殖土混合园土以及沙土栽培,做到排水便利,避免积水造成烂根溃烂。在土壤中可以适当拌入草木灰、饼渣等作为基肥。
【花盆】亚菊属于宿根草本,因而栽培要用中深盆,建议用透气性较强的瓦盆、紫砂盆,多孔塑料盆亦可,不建议用陶瓷花盆。花盆大小根据植株大小适当配置,不要大盆养小丛或小盆养大丛。
【光照】亚菊和菊花一样,属于短日照植物。然而短日照并不代表不喜光照,一般来说每天日照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可以参照菊花的黑暗周期进行控制花期,笔者有撰文介绍,这里就不赘述。
【温度】就单一品种亚菊来说,非常耐寒,可耐零下—10℃严寒,花期后上面植株叶片自然凋零,第二年又会生长,因而亚菊完全可以户外养护栽培。南方部分亚菊品种,也相对较为耐寒,不过北方栽培南方亚菊(比如云南亚菊、滇北亚菊、丽江亚菊等),冬季需要进入室内养护,一般不低于5℃即可过冬。
【浇水】亚菊喜欢湿润的环境,然而不耐涝。春夏季保持土壤湿润,放置在通风顺畅的位置;秋季开花,需要保持略干的土壤;冬季温度低进入休眠状态,最好保持干燥的土壤。浇水从侧面浇水和灌根,避免叶片积水造成烂叶。
【施肥】亚菊喜肥。在栽培亚菊的时候,土壤里面可拌入少量饼渣、农家肥等有机肥,在生长期,可用饼肥水和磷酸二氢钾施肥,每礼拜到十天一次,薄肥勤施;三伏天和冬天停止施肥(温室养护可根据温度适当施肥)。
主要价值
色纯质厚,株形饱满,适于丛植;叶绿银白镶边,轮廓分明,与绿叶相映成趣花开繁茂,金黄亮丽,是优秀的观花、观叶地被植物。广泛用于花坛,花境,或布置假山、路缘、草坪绿地等。
生长习性
性喜凉爽和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高燥的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也有较好的抗热性。不择土壤,但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忌连作与积涝。
功效作用
观花观叶喜光地被植物。布置花坛、花境或岩石园;也可在草坪中成片种植。
营养成分
该属植物主含黄酮、三萜、烯炔类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具备应用于临床的潜力。
病虫防治
亚菊枯萎病又名疫病,是亚菊的重要病害之一。多在夏季高温高湿时发生。因而栽培亚菊,一是要拉开盆距,促进通风顺畅,另外夏季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避免病菌滋生。二是要采取预防措施,入夏以后,每半个月要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消毒剂喷施一次,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