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盏花
金盏花
形态特征
金盏菊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约40厘米左右。叶互生,长椭圆形,略厚,具细毛,基部包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中央部分为筒状花,四周为舌状花。花径4~10厘米。花色从金黄至橙红色。花期3~6月份。种子较大,形似鸡爪,弯曲有刺。每克种子约有120粒。栽培品种较多,按花型分,有托柱型和重瓣型;按株高分,有高型品种和矮型品种。高型品种多用于切花,矮型品种多用于盆栽。
分布范围
金盏菊原产欧洲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喜生长于温和、凉爽的气候,怕热、耐寒。现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栽培技术
金盏菊用种子繁殖,也可自播繁殖。
它的播种适期是9月上旬。由于种子的发芽率不甚高(约60%),为确保用苗量,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又因其种子较大,撒种后覆盖的土层应略厚一些,以保证出苗稳健。播种后10~15天可出苗。待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长出5~6片叶时,可上盆定植。如果是花坛露地直播,因其枝叶肥大,生长快,需依其长势进行2-3次间苗。
金盏菊由定植至开花前,要追施2~3次液态肥料,以促使植株长势健壮,提高开花质量。但在施肥时要控制氮肥用量,以避免出现茎叶肥大而开花疏少的现象。如果是花坛栽培,开花期要及时剪去开败的残花,以延长花期。如果是作切花栽培,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摘心促发侧枝,以提高花枝长度和切花质量。
金盏菊虽是长日照植物,但其临界光周期特别低,只需6.5小时,因此播种时间的迟早并不影响开花。切花栽培或促成栽培时,若从9月至翌年2月间,采取分批播种的方法,能有效控制切花生产时间。但同时要注意,若光周期超过12小时,则植株易徒长,会影响开花质量。
当果实饱满,色泽由绿逐渐变黄时,表明种子已经成熟,应选择晴天及时采收。种子的生活力可保持2~3年。
主要价值
药用、食用价值:金盏菊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几乎各部位都可以食用;其花瓣有美容之功能,花含类胡萝卜素、番茄烃、蝴蝶梅黄素、玉红黄质、挥发油、树脂、黏液质、苹果酸等。根含苦味质,山金东二醇;种子含甘油酯、蜡醇和生物碱。放入洗发精里可以使得头发颜色变淡。
生长习性
金盏菊喜阳光充足环境,适应性较强,能耐-9℃低温,怕炎热天气。不择土壤,以疏松、肥沃、微 酸性土壤最好。
功效作用
观赏作用:金盏菊植株矮生,花朵密集,花色鲜艳夺目,花期又长,是早春园林和城市中最常见的草本花卉。金盏菊的抗二氧化硫能力很强,对氰化物及硫化氢也有一定抗性,为优良抗污花卉,也是春季花坛的主金盏花要材料,可作切花及盆栽。
护肤作用:金盏菊具有超强的愈合能力,杀菌收敛伤口,治理发炎,暗疮,毛孔粗大,防止疤痕的产生;镇定肌肤,改善敏感性肤质。具有修护疤痕的功效;滋润干燥唇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尤其针对干燥的肌肤,有高度的滋润效果。
营养成分
金盏菊含胡萝卜素、番茄烃、蝴蝶梅黄素、玉红黄质、挥发油、树脂、黏液质、苹果酸等元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花。而也别小瞧了花的根部,里面有山金东二醇。种子里面有甘油酯、蜡醇和生物碱等,这些物质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有好处。
病虫防治
1.蚜虫
在金盏菊的病虫害中,蚜虫是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金盏菊的叶、茎、嫩穗和穗。金盏菊会逐渐吸收金盏花的汁液,导致营养的损失和植物的逐渐死亡。防治方法:发现蚜虫时,可用清水或肥皂清洗植物,起到防治作用。若蚜虫较多,可直接用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洒。
2.红蜘蛛
红蜘蛛是蜘蛛科的蜘蛛,每年夏天都有高发病率,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种害虫的出现,金盏菊的叶子会逐渐变黄变白,如果长期不处理会导致植物萎蔫。防治方法:采用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金盏花病虫害。
1.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金盏菊叶片。在病害初期,叶子上会有许多黄色的斑点,这些斑点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蔓延,最终导致叶子逐渐枯萎。防治方法:在防治金盏菊病虫害时,可使用400~600倍液体HILOT Kay霜稀释喷雾,对感染植株喷洒5~7天,2-3次后即可痊愈。
2.锈病
锈病是金盏菊中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当疾病发生时,受影响的部位会有许多水疱。当水泡严重时,水泡会变得稠密,植物会很快死亡。控制方法:在金盏菊发生锈病时,用50%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喷洒2000次液体,7~10天喷洒1次,1~2次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