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柳树 /  腺柳
腺柳
腺柳

腺柳

腺柳(Salix chaenomeloides Kimura)小乔木。叶椭圆形、卵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早落,萌枝上的很发育。花序梗和轴有柔毛;花丝长,花药黄色,子房、蒴果卵状形,花果期4~5月。

形态特征

小乔木。枝暗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叶椭圆形、卵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1.8—3.5(4)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腺锯齿,两面光滑,表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柄幼时被短绒毛,老变光滑,长5—12毫米,先端具腺点;托叶2个,半圆形或长圆形,边缘有腺锯齿,早落。雄花序长4—5厘米,直径8毫米,总花梗和花序轴具柔毛;苞片小,卵圆形,长仅1毫米;雄蕊5枚,花丝长为苞片的2倍,基部有毛,花药黄色,球形。雌花序下垂,长圆柱形,长4—5.5厘米,直径10毫米,总花梗长达20毫米,花序轴被绒毛;苞片与子房梗等长;子房椭圆形,2裂,每裂片又2叉裂,无毛。蒴果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长3—7毫米,2瓣裂,稀3瓣裂。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范围

分布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朝鲜,日本也有。

栽培技术

扦插: 扦插于早春进行,选择生长快、病虫少的优良植株作为采条母树,在萌芽前剪取2~3年生枝条,截成15~17厘米长作插穗。扦插株行距20×30厘米,直插,插后充分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抹芽和除草,发根后施追肥3~4次,幼苗易受象鼻虫、蚜虫、柳叶甲为害。 播种: 播种育苗于4月采收种子,随采随播。种子千粒重0.4克,发芽率70~80%,亩播种约0.25公斤,当年苗高80~100厘米。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芽未萌动前进行,栽后要充分浇水并立支柱。

主要价值

春季草木吐绿,它却姹紫嫣红;秋天万山红遍,它却青翠欲滴,这种极具观赏价值、濒临灭绝的变色彩叶树种腺柳,如今在怀柔繁育成功,填补了北京地区乡土变色彩叶树种的空白。 腺柳俗称彩叶柳,属变色彩叶树种,其树形美观,色彩亮丽,春季新梢叶呈紫红色;初夏成嫣红色,夏季叶转黄色;秋凉后又转绿色,观赏性极强,可作为绿化树种植于湖泊、池塘周围及河流两岸。防护林相同林绿化树种。

生长习性

喜水湿,多生于溪边沟旁。

功效作用

宜沿河湖边及低湿处种植。

营养成分

柳树叶中含有粗蛋白16.12%、粗脂肪3.01%、粗纤维15.13%、粗灰分8.65%、钙1.89%、磷 0.31%、单宁1.32%。

病虫防治

及时修型剪枝,清除病叶,清除病残物集中烧毁处理。雨季、雨前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保持排水畅通,降低相对湿度,减少发病因素。及早喷药控病,可用50%胶体硫200倍液,或45%石硫合剂结晶或膏剂3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7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粉2500倍液等喷施防治,10~15天喷1次,连防3~4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