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白柳
大白柳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达80-100厘米。树皮暗褐灰色,枝细长,小枝无毛;芽卵形、有光泽。托叶卵圆形,边缘有牙齿,早落;叶柄长5-18毫米,初有短柔毛,后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达12厘米,宽达3.4厚米,基部多少钝形,稀心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表面暗绿色,沿主脉初有短柔毛,后无毛,背面苍白色,无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2.5-4.5厘米,密花,直立或斜展,有花序梗,花序轴无毛,雄蕊5枚,中间3枚较长,达6-7毫米,两侧者较短,长约3-4毫米,花丝基部有短柔毛,花药黄色,苞片倒卵形,有3-5脉,膜质,边缘有长毛,腺体2,腹生和背生;雌花序长4-6(10)厘米,疏花,下垂,有梗、轴无毛,子房卵状披针形,有柄,无毛,花柱2裂,柱头披针形,2深裂,受粉后花柱连同柱头逐渐脱落,苞片长圆形,先端急尖,膜质,边缘和背部有疏长毛,脱落,腹腺2,在两侧基部常合生,背腺1或缺。果序长达5-15厘米,蒴果有柄,2瓣裂。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等省,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造林整地:在杨树造林不能存活的淹水滩地和高地下水位地带(地下水深0.5米),可采取全面整地、穴状或条沟状等整地。
苗木选择:一般用2—4年生的大苗进行栽植。
造林密度:土壤肥沃处按3米×4米或5米×4米,或更稀的密度造林,以培育出较大径级的用材林;滩地上的土壤肥力低处柳树造林应以高密度、生产小径材为主。
栽植:可采取扦插造林,但更多的采用穴植。土壤比较粘重时,栽植穴不应小于50厘米×50厘米×50厘米。苗木栽植前,要先将苗木置流水或清水中浸泡数天至十几天,让柳苗吸足水分。
主要价值
木材质软,用作火柴杆;又可作为蜜源植物及观赏树种。”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00米的林区河边。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营养成分
叶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柏木双黄桐(cupressuflavone),还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病虫防治
食叶害虫,有金龟子、刺蛾等,用Bt500-800倍液、阿维菌素或森乐1500~2000倍进行喷雾。
枝干病虫:有腐烂病和溃疡病,发病轻时,可在枝干病斑上纵横间隔0.5厘米,割深达木质部的刀痕,然后涂15%的苛性钠或1:10~1:12的苏打水,或甲基托布津。
蛀干害虫:主要是天牛,幼虫期插施毒签,亦可在幼虫期用15%虫线清300倍液进行高压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