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梅
红梅
形态特征
红梅的叶片呈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呈淡粉红或红色,香味浓,于早春先叶而开,极具绿化和观赏效果;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
分布范围
红梅在我国生长范围比较广,在我国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份有野生的,人工栽培在云南、广东、西藏、四川、安徽、江西、陕西、甘肃等地都有种植。
栽培技术
1、土壤
红梅属于观赏性比较高的植物种类,因此在土壤基质上就要选用养分充足的偏酸性壤土。腐叶土、沙土、堆肥土等混合制成的栽培基质较为适宜。同时确保土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并在栽植上盆前放在强阳下暴晒,起到杀灭病菌虫卵的作用。
2、浇水
给红梅浇水掌握12字原则“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就浇透”。而浇水的频率则根据季节和红梅植株的生长情况决定。生长旺季每天浇水一次,夏季炎热干旱水分蒸发较快,则应每日早晚各给水一次,同时向植株喷洒水雾增加湿度。
3、温度
红梅在25℃左右的温暖环境内生长比较适宜,温度范围多在16~26℃之间。对于酷暑和严寒的温度环境耐受力都比较差,所以夏季的最高温尽量避免超过32℃,入冬前移入室内,保障适温在8℃以上,以免遭受冻害侵袭。
4、光照
光线的照射,在红梅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天气允许,就要把红梅多拉出去晒太阳。放在通风条件良好的阳台或窗台上,给足红梅温暖充足的光线滋养,确保红梅能顺利进行光合作用,让叶片更加翠绿。
5、施肥
无论是什么肥料,都需要稀释后再给红梅添加灌溉。浓肥和生肥灌溉在红梅的养殖土壤内,会腐熟掉土壤的结构,让根茎不耐受,出现软化或腐烂等情况。平日以有机肥为主,酷暑和严寒天气内少施或不施肥。
主要价值
1、疏肝和中:红梅花具有开郁、疏肝和中之效,常用于胸肋疼痛、脘腹胀痛、胃纳不佳等症。红梅花还可以活血,加快人体内血液循环,增强人体自身造血功能。
2、清热解毒:红梅花性寒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日常泡茶饮用能防止毒素对皮肤细胞产生破坏,具有一定的好处。
3、化痰散结:红梅花还有化痰、清咽等作用,可用于梅核气、痰气互结等症。出现气血亏虚或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时,也可适量饮用红梅花泡的茶,可以适当缓解症状。
生长习性
1、喜湿性
红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一点的地区可生长良好,在湿润的土壤中长势旺盛。花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忌暴雨。夏天水分蒸发快,要增加空气湿度,冬季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
2、耐寒性
红梅喜温暖气候,有一定的耐寒力,在南方地区可正常越冬,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它能抵抗-15℃的低温,可以说梅花是耐寒植物的典范。
功效作用
梅花用途广,容易栽培,常成片栽植,是冬季花木的重要品种,话谢时落英纷纷,十分有诗意。
营养成分
红梅花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含苯甲醛、苯甲醇、4-松油烯醇、棕榈酸、苯甲酸、异丁香油酚等。另外,红梅花还含有黄酮类成分芸香甙、金丝桃甙、山柰酚、槲皮素的衍生物。
病虫防治
1.征对天牛成虫活动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2.及早剪除被害枝梢。
3.在夏至节前后消除虫卵及初孵幼虫。
4.钩杀幼虫并用药物堵塞虫孔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