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牡丹 /  葛巾紫
葛巾紫
葛巾紫

葛巾紫

葛巾紫:落叶灌木。茎高,分枝短。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为重瓣,颜色紫色,绣球型,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形态特征

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同;花瓣为重瓣,颜色为紫色,绣球形,顶部有不规则波浪;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被柔毛。海带呈长方形,有浓密的黄褐色刚毛。五月开花;结果期为6月。葛巾紫是牡丹的传统名贵品种之一,栽培用于观赏。 形态特征:葛巾紫花单生枝顶,紫色,绣球状,有时玫瑰状。花径18厘米×6厘米。顶部不规则,呈波浪形;芽扁圆形;花瓣又薄又软又皱。花瓣基部有深紫色晕圈;雄蕊部分花瓣状;雌蕊退化变小。中花品种。 花梗纤细柔软,侧生,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方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同;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 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部有数个尖齿或裂片,完全覆盖心皮,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更稀少,密被柔毛。5月葛巾紫开花;结果期为6月。 生长习性:葛巾紫牡丹分枝能力中等,生长势弱。生长势弱,开花率低,分枝少。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地区:欧亚大陆,少数产北美洲西部

栽培技术

栽植 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 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 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修剪 栽植当年,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中耕 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拔除杂草,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 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 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催花 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日均15℃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观赏 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8℃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葛巾紫牡丹花可供食用。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生长习性

开花晚。性欲喜欢温暖、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葛巾紫牡丹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旱、弱碱、积水、高温和阳光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干燥、排水良好的中性砂壤土中生长。在酸性或粘性土壤中生长不好,PH值6.5-7。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其生长,但不耐夏季日晒,25℃以上的气温会使植株休眠。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7-20℃,但开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最低耐-30℃低温。

功效作用

葛巾紫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营养成分

牡丹花主要成分为酚及酚苷类、单萜及其苷类,其他还有三萜、甾醇及其苷类、黄酮、有机酸、香豆素等。

病虫防治

1、病虫害 葛巾紫牡丹的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紫纹羽病等。葛巾紫牡丹的害虫有天牛、介壳虫、红蜘蛛等。 2、预防措施 为防止牡丹叶部的病害可在开花前半个月,在牡丹根部连续喷洒7~8次等量波尔多液。紫纹羽病、根瘤线虫病主要在栽培时对土壤消毒预防。虫害天牛可用硫化锌喷射,红蜘蛛用40%乐果1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