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
形态特征
荷包牡丹又名铃儿草、荷包花、蒲包花、兔儿牡丹、鱼儿牡丹等,是罂粟科荷包牡丹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直立,圆柱形,带紫红色。叶对生,轮廓三角形,叶对生,有长柄,为二回三出复叶,略似牡丹叶;表面绿色,背面具白粉,两面叶脉明显。总状花序长约15cm,有小花多枚,于花序轴的一侧下垂;苞片钻形或线状长圆形;花优美,基部心形;萼片两枚,披针形,玫瑰色,于花开前脱落;花瓣四片,外方一对红色,稀白色,基部囊状;内部一对白色,伸出于外方花瓣之外,鸡心状,颇似荷包形。花期4-6月。
分布范围
产中国北部(北至辽宁),河北、甘肃、四川、云南有分布,生于海拔780-2800米的湿润草地和山坡。日本、朝鲜、俄罗斯有分布。
栽培技术
1.盆土选择
荷包牡丹既可地栽,也宜盆植,家庭种植一般以盆栽为主,以选用稍深大、通透性较好的土陶盆种植为佳。如用塑料盆、瓷盆,可在盆底垫层碎木炭块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它喜生于含腐殖质较多的壤土中,可用腐叶土与菜园表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在沙土和黏土中均生长不良。
2.水肥
荷包牡丹系肉质根,稍耐旱,怕积水,因此要根据天气、盆土的墒情和植株的生长情况等因素适量浇水,坚持“不干不浇,见干即浇,浇必浇透,不可渍水”的原则,春秋和夏初生长期的晴天,每日或间日浇一次,阴天3天至5天浇一次,常保持盆土半墒,对其生长有利,过湿易烂根,过干生长不良叶黄。盛夏和冬季休眠期,盆土要相对干一些,微润即可。
荷包牡丹喜肥,上盆定植或翻盆换土时,宜在培养土中加点骨粉或腐熟的有机肥或氮磷钾复合肥,生长期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的氮磷钾液肥,使其叶茂花繁,花蕾显色后停止施肥,休眠期不施肥。
3.光温
荷包牡丹原产中国河北和东北地区,喜散射光充足的半阴环境,比较耐寒,而怕盛夏酷暑高温,怕强光暴晒,因此宜置于庭院的大树下、葡萄架下、高大建筑物的背阴面、东向或北向阳台。夏季休眠期要置于通风良好的阴处,不能见直射光,并常向附近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温度。
4.夏季与排水
荷包牡丹忌久雨过湿和炎热酷暑,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多湿天气。会使叶片枯焦、烂根。盛夏酷暑时期,可将盆栽荷包牡丹移至苗棚下遮荫,也可集中埋入土中防暑降温,并保持排水通风良好.无雨时每天进行枝叶及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保征牡丹花芽分化时期的水分供应,雨季要注意排水,阴雨天要把花盆顿倒,防止盆中积水。
5.修剪
夏季高温,茎叶枯黄进入休眠期,可将枯枝剪去;为改善荷包牡丹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秋、冬季落叶后,也要进行整形修剪。生长期剪去过密的枝条,如并生枝、交叉枝、内向枝及病虫害枝等,使植株保持美丽的造型。
6.越冬
秋末冬初,可将盆栽荷包牡丹埋入土中,枝条露出土外,上边用草或壅土加以覆盖保护越冬。也有的将花盆直接放入地窖中越冬。第2年开春去掉覆盖物,搬出窑外,放置通风向阳处,加强肥水管理,令其自然开花。也有的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根据节日需要促使其提前开花。而北方地区霜降后移入室内养护,室温只要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
主要价值
荷包牡丹全草入药,有镇痛、解痉、利尿、调经、散血、和血、除风、消疮毒等功效,而且庭园栽培可供观赏。
荷包牡丹的根具有解毒活血的作用,在我国医书中记载它的根能消毒散血,药性辛、苦、温,内服可用于治疗疮毒,胃痛及跌打损伤肿痛。不过,荷包牡丹全草具有毒性,部分人接触会有皮肤刺痛感,因此要注意用量。
生长习性
荷包牡丹原产中国、西伯利亚及日本,性耐寒而不耐高温,喜半阴的生境,炎热夏季休眠。不耐干旱,喜湿润、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壤土,在沙土和粘土中生长不良。
功效作用
荷包牡丹叶丛美丽,花朵玲珑,形似荷包,色彩绚丽,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也适宜于布置花境、花坛或在树丛、草地边缘湿润处丛植或盆栽观赏,景观效果极好。此外荷包牡丹还可药用,治跌打肿痛,用荷包牡丹根适量捣烂,用酒调敷患处;治肿毒,将荷包牡丹全草烂,敷于患处。
营养成分
荷包牡丹的根具有解毒活血的作用,在我国医书中记载它的根能消毒散血,药性辛、苦、温,内服可用于治疗疮毒,胃痛及跌打损伤肿痛。
病虫防治
虫害常见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时发生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