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姜
白姜简介
白姜介绍
白姜
形态特征
白姜茎为淡绿色,基部带红色;叶互生,无柄;长披针叶形,基部渐狭;叶鞘包着茎,叶的两面均无毛;地下根茎呈掌状,肥大,有不规则分枝,外皮黄褐色,内部为黄白色状肉质;夏秋之间由根茎抽出画轴,由顶生穗状花序,花苞卵圆形,绿色带黄,花冠黄绿色。
分布范围
白姜产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栽培技术
一、选种阶段
1.选择良种:选择高产、品质好、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白姜良种进行种植。
2.分选种薯:选择薯质坚实、形状规则、大小适中、无病虫害的薯种。分选过程中要注意去除受伤、腐烂和有害病虫害的薯种。
3.浸种处理:将分选好的白姜种薯进行浸泡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传播和腐烂。要求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过于浓度,通常为50-60度左右的水浸泡30分钟。
二、种植阶段
1.合理排水:选择土地并合理排水,避免积水,不利于白姜的生长。选择沟槽深度大于30厘米的好水分土地。
2.选取最佳时间:一般选择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行种植。种植时要注意深度不要过浅,控制在3-5厘米的深度,以确保白姜良种顺利生长。
三、管理阶段
1.保持适宜温度:白姜对温度要求较高,生长适宜温度在20-30℃左右。在农作物生长初期,要保持温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和合适的光照时间。
2.控制灌溉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多余或水分不足影响白姜生长。灌溉应均匀,保持土壤湿润,不让土壤干燥。
3.及时除虫除草:要定期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以免影响白姜的生长。定期喷药杀虫,一旦发现病菌感染,马上进行治疗。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白姜具有解表散寒、回阳通脉、温燥消痰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状。
食用价值:白姜的根茎富含营养,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和冬瓜皮、桑白皮等中药材一同煎服,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此外还可以将其加入菜肴中,让菜肴变得更加美味。
生长习性
白姜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气候和良好的排水,种植时应选择日照充足,平坦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有利于根系发达和生长。不宜在重茬或积水较多的田地种植。
功效作用
1、发汗解表:白姜可以入药,药性辛温,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轻症,如果在冬天受了风寒,可以饮用白姜配黑糖熬成的姜糖水,有助于发汗,有祛寒邪之疗效。
2、调经:女性有宫寒也可以食用白姜,白姜具有祛风散寒的效果,可以暖宫,让经血通畅,从而改善痛经。
3、暖胃:胃寒是由寒气引起的一种肠胃病,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食物引起,而白姜具有健胃、暖胃的效果,可以有效的缓解胃寒。
营养成分
白姜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无机盐,以及姜醇、姜醛、姜酚、姜酯、姜酮、姜酸、姜脑等特殊成分。
病虫防治
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姜腐败病(姜瘟)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
(2)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
(3)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
(4)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
(5)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按1000倍液喷雾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