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牡丹 /  魏紫
魏紫
魏紫

魏紫

魏紫(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Wei Purple'):落叶灌木,株型中高,半开展,美观大方。枝较粗壮,一年生枝较短,节间较短。中型圆叶,总叶柄长约10厘米,枝较粗壮,一年生枝较短,节间较短。

形态特征

魏紫株型中高,半开展,美不美观细腻。枝较粗壮,一年生枝较短,节间较短。中型圆叶,总叶柄长约10厘米,斜伸;小叶卵圆形,缺刻多,端钝,边缘带浅紫红色晕,叶脉下凹,叶面粗拙,深绿色。发展势强,成花率高,分枝多,萌蘖枝多。 此花花朵硕大,层叠高耸,状如皇冠,皇冠型。花蕾扁圆形;花朵灿艳,花紫色,瓣端呈粉白色,稍有光泽;花径18厘米×12厘米。花瓣最多,外瓣3轮,形大质硬;内瓣细碎,竖立褶叠,瓣质厚而较硬,密集卷皱。雌蕊退化变少。花梗粗而硬,花朵竖立。中花品种。芬芳浓烈。有“花后”之称。 果实累累,鲜红欲滴,每株在200-1000粒不等,粒粒色质一致,与绿叶形成强烈对比色,鲜艳精明。

分布范围

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在台湾、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

栽培技术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松散、肥饶,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筹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伸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悠,结壮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发展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域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打点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连系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日多用化学肥料,连系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连系浇水施液体肥。 修剪:栽植昔时,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摆布,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连系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外形。 中耕:发展季节应实时中耕,铲除杂草,注重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当盆载牡丹发展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初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日用杀虫、杀菌剂同化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连系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发展协调剂等。 催花:为增添节日或庆典勾当,按品种可提前50天摆布将牡丹加温,温度节制常温10-25c,日均15c摆布。前期注重连结植株潮湿,现蕾后注重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日常平常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沛水分供给。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不雅鉴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摆布,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8c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纳姑且搭棚遮风避光,延迟不雅鉴赏时刻;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处所、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情形,视长相及盆土潮湿水平当令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迟插花的花开时刻。

主要价值

魏紫牡丹花期长,花量大,喜光,喜温暖的气候环境,耐寒耐干旱耐半阴,抗虫抗病,非常适合盆栽或大片地栽种植观赏。

生长习性

魏紫牡丹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半阴,耐寒耐干旱,适宜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及地势高燥的中性土壤中生长,不能用酸性或粘重的土壤,会使植株生长不良,夏季要做好遮阴措施,温度达到25℃以上会使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想要开花温度就要保持在17-20℃,但开花前期要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行。

功效作用

牡丹花泡水喝还能调节人体内分泌、补益气血

营养成分

牡丹花主要含紫云英甙,还含有牡丹花甙,蹄纹天竺甙等物质。

病虫防治

褐斑病、红斑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线虫、蛴螬和地老虎等。 (1)叶斑病:也称红斑病,此病为多毛孢属的真菌传染。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浸染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7月中旬随温度的升高日趋严重。初期叶背面有谷粒大小褐色斑点,边缘色略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连,以致叶片枯焦凋落。叶柄受害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③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选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②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③4-5年轮作一次;④选育抗病品种;⑤分栽时用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围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近地面茎上发生水渍状斑,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浸染叶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掉并进行土壤消毒;4-5年轮作一次。 经常见的还有炭疽病、锈病。炭疽病在叶面上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边缘为紫褐色;锈病在叶背着生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退绿,后期病叶上生柱状毛发物。防治方法同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