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条七蔷薇
软条七蔷薇
形态特征
灌木,高3-5米,有长匍枝;小枝有短扁、弯曲皮刺或无刺。小叶通常5,近花序小叶片常为3,连叶柄长9-14厘米;小叶片长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9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均无毛,下面中脉突起;小叶柄和叶轴无毛,有散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无毛,或有稀疏腺毛。
花5-15朵,成伞形伞房状花序;花直径3-4厘米;花梗和萼筒无毛,有时具腺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有少数裂片,外面近无毛而有稀疏腺点,内面有长柔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结合成柱,被柔毛,比雄蕊稍长。果近球形,直径8-10毫米,成熟后褐红色,有光泽,果梗有稀疏腺点;萼片脱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栽培技术
盆栽
营养土,配制成营养土应该注意排水,通风及各种养分的搭配。其比例是园土:腐叶土:砻糠灰=5:3:2。每年越冬前后适合翻盆、修根、换土,逐年加大盆径,以泥瓦盆为佳。
浇水:因季节而异,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湿润,不干透就行。开春枝条前发,枝叶生长,适当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浇1次水。在生长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浇水量,夏季高温,水的蒸发量加大,植物处于虚弱半休眠状态,最忌干燥脱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避免阳光暴晒。高温时浇水,每次浇水应有少量水从盆底渗出,说明已浇透,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在叶上,防止病害。
施肥:蔷薇花喜肥,基肥以迟效性的有机肥为主,如腐肥的牛粪、鸡粪、豆饼、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叶片肥厚,深绿有光泽。早春发芽前,可施一次较浓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谢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间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将发时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机肥越冬。
修剪:每季开完一期花后必须进行全面修剪。一般宜轻度修剪,及时剪去开放的残花和细弱、交叉、重叠的枝条,留粗壮、年轻枝条从基部起只留3-6厘米,留外侧芽,修剪成自然开心形,使株形美观,延长花期。另外,盆栽蔷薇花要选矮生多花且香气浓郁的品种。
地栽
蔷薇花地栽的株距为50-100厘米,根据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另外,蔷薇花栽培地必须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排水良,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
浇水:地栽蔷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
施肥: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蔷薇花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修剪:夏季修剪蔷薇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减少养料消耗为下期开花创造好的条件。为使株型美观,对长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叶片上方1厘米处斜剪,若修剪过轻,蔷薇植株会越长越高,枝条越长越细,花也越开越小。冬季修剪随品种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时要留枝条,并要注意蔷薇植株整体形态,大花品种宜留4-6枝,长30-45厘米选一侧生壮芽,剪去其上部枝条,蔓生或藤本品种则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为主。
主要价值
软条七蔷薇为落叶或半常绿的匍匐状灌木的花朵,自古就是佳花名卉。蔷薇花香味很浓,花香诱人,花瓣中可提取芳香油,其价值高于黄金,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
生长习性
生山谷、林边、田边或灌丛中,海拔1700-2000米。
功效作用
药用部位:根(软条七蔷薇根)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营养成分
蔷薇花可以入药,具有清暑、和胃和止血的功效。在治暑热吐血,疟疾和刀伤出血方面有不错的疗效。它入药以后温性无毒,多用于人们中暑、脾胃不和以及吐血等疾病的治疗,外用还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蔷薇花的根部也是一种可以入药的特色物质,它入药以后具有出色的收敛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人们的胃痛和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另外蔷薇花的根有利尿作用,对人们水肿小便不利有出色的疗效!
另外蔷薇花可以配伍应用,搭配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解烦,可用于暑热伤津。搭配芦苇根有清热解烦之效,两者药用可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力。
病虫防治
灯光诱杀、杨柳诱杀、振荡捕杀等。为害严重时,可喷施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效果都较好,但绝不能在花期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