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天椒
朝天椒简介
朝天椒介绍
朝天椒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单叶互生,成双簇生于枝顶端;叶片长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顶端锐尖,基部渐狭。花单生,下垂;花萼杯状,具不明显5齿;花冠白色,裂片卯形;雄蕊5;雌蕊1,子房上位,2室,偶见3室,花柱线状。果实向上,圆形、圆心形或圆锥形,单生于叶腋,颜色由白变红,或由白色、黄色变蓝紫后变红色,还有绿色、白色变黄色或变红色的种类,种子多数。花、果期5-11月。
分布范围
朝天椒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河南、河北、贵州、山西、江西、陕西、天津、安徽、山东、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地。其中河北栽培面积最大,主产区为衡水市冀州市、枣强县、故城县、景县,保定市望都县,邯郸市鸡泽县、永年县,邢台市平乡县等地区。
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可选择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如红红、星、弹头等。
2.土地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靠近水源,疏松肥沃的土地,20~30厘米,冬耕前进行冷冻,干燥。但不得在同一地块连续接茬起苗,有地下破坏的地块应进行药剂防治。
3.播种方法
辣椒像阳光,适合夏天播种。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灭菌。处理后的种子可肥沃且排水良好土壤均匀分布,泥*浅盖种子即可。播种后,苗床应用足够的水浇水,以提高朝天椒的发芽率。
4.种植管理
在种植朝天胡椒之前,可以在土壤上喷洒一定量的甲基奶油锰锌溶液,做好害虫防治工作。此外,还要在土壤中施用足够的复合肥,以保证潮天花椒的优质高产。种植时要注意每株40厘米左右的行距,株距约20厘米,种植密度应控制在8000~10000株/亩。
5.浇水和施肥
定植后,不一定要浇水或少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朝天椒的果实产量主要集中在侧枝上,所以移栽定植后20天左右,要及时摘心,限制主茎生长,促进侧枝,才能获得高产。坐果初期分别用2%硼砂溶液,并进行根外追肥,坐果前期施氮,磷,钾及微肥,基肥不足时叶面喷施2%≤3%尿素溶液。
主要价值
朝天椒可以增进食欲、缓解疼痛、辅助降低胆固醇等,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吃。
生长习性
朝天椒的根系分布在土壤中比较浅的位置,所以它的根系极不耐涝,如果浇水量过多或者遇到连雨天气,根系就会发生病变。如果缺水植株就会提前衰老,所以浇水时应该做到勤浇、少浇、轻浇,要注重根系的培育以及保护。朝天椒喜欢弱光生长,如果光照强烈或者光照时间过长,植株就会提早进入衰弱期,发育期所适宜的温度在15~25度之间,白天需求的温度比较高,夜晚温度需求比较低。
功效作用
缓解疼痛:朝天椒含有辣椒素,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疼痛感。
加快新陈代谢:吃朝天椒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酸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驱寒:朝天椒有温补助暖的功效,寒气入体的人多吃朝天椒能够驱赶走寒气,缓解脏腑的疼痛感。
健脾胃:朝天椒含有粗纤维以及辣椒酱,能够刺激唾液以及胃液分泌,有助于健脾胃、促进食欲、去除胃寒。
预防感冒:平时适当吃些朝天椒还可以预防感冒以及夜盲症和动脉硬化等。
营养成分
朝天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以及辣椒碱、红色素、挥发油等成分。
病虫防治
疾病控制
朝天辣椒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枯萎病和病毒,防治方法为:70%甲基托布津润湿粉600倍液喷施,硫悬液600倍液防治炭疽病,58%甲霜灵锰锌润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枯萎病,20%病毒A 600倍液防治病毒病,1.5%石甘宁1000倍液防治病毒病。
虫害防治
危害辣椒的主要害虫是蚜虫、蔬菜绿色昆虫、棉铃虫等,40%乐果EC 1000×1500倍或50%防蚜粉1500倍液防治蚜虫,Bt乳剂喷施防治甘蓝害虫和棉铃虫,80%敌敌畏EC 500倍液喷施1000倍液防治棉铃虫花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