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头辣椒
子弹头辣椒
子弹头辣椒简介
子弹头辣椒介绍

子弹头辣椒

子弹头辣椒,别名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var)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

形态特征

早熟,始花节位第9~10节,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需48天,采收红椒约需62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果实锥形,纵径5~6厘米,横径2.5~2.7厘米,果肉厚0.2厘米,平均单果质量20克,果面光滑,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干椒油份重,适合作火锅原料;高温下连续结果能力强,单株结果50个以上,最多可结80个;可鲜食、干制和加工,味浓香、特辣。

分布范围

子弹头辣椒产地主要在四川。

栽培技术

1、种植技术 (1)选种 选择抗性强、产量高、色泽饱满、结果快、辣味强、性价比高的子弹头辣椒(朝天椒)品种。 (2)处理种子 首先将种子晾晒几天,随后放入温水中浸泡18分钟后放入药剂中浸泡15分钟,可增强抵抗力,接着捞出洗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催芽,若温度适宜约5天就可播种。 (3)土壤 选择排水力强、肥力高、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 (4)整地施肥 ①播种前翻耕土地,浇足底水,随后撒上农家肥将土壤翻成垄沟,利于排水防止烂根。 ②通常在整地前做好排水系统,每隔1米做1条水沟可预防因水分过多而出现的病害。 (5)播种时间 通常在每年的2-3月播种,方便4月就可移栽,播种时间过晚会影响植株的长势和产量。 (6)播种育苗 ①将已催芽的种子均匀的洒入已消过毒的苗床中,并覆盖细土1cm厚,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即可。 ②温度低时覆盖薄膜保温,温度高时揭开薄膜,避免烧伤幼芽。 ③出苗后,适量浇1-2次人尿素或0.1%尿素溶液并用细喷壶喷洒清水冲去叶面肥液,以免烧伤幼叶。 ④浇水量不宜过大,当土壤略干时再浇水。 ⑤待长出5-6片真叶时或幼苗长度约10cm时,就可移栽。 (7)移栽 ①移栽前,亩施人畜粪1000kg以上,磷肥或复合肥50kg。 ②按照株间距30-35cm,行间距40-45cm打穴,穴深5-8cm。 ③栽种幼苗后填土,并向四周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④开花期亩用尿素10kg,有条件可施用叶面宝、丰产灵等植物活力素,注意: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产量 子弹头辣椒的亩产量在750-1000公斤左右,子弹头是朝天椒的一种,因为外形短粗如子弹,所以得名子弹头辣椒,其辣味强烈、辣度较大,常用来制作干辣椒、泡菜、辣椒粉、辣椒油等,在四川等地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子弹头辣椒的辣度并不高,适中的水平,但是它的香味很足,在贵州、四川一带很受欢迎,适合川菜中麻婆豆腐、辣子鸡等等。也是制作四川火锅、四川泡菜的常用辣椒。 如果将干辣椒的香度和辣度进行分级的话,共五星,子弹头辣椒的辣度可达到4星,香度也是4星,所以子弹头辣椒的应用非常广泛,各种菜品都是可以使用它的。

生长习性

适宜的生长气温为17-30度,最佳生长气温20-25度,在气温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南方、北方、春,夏,秋均可种植。子弹头辣椒品种早熟,株高45CM,开展度40CM,生长势较旺盛,抗病力强,单果重20克。

功效作用

助消化:子弹头辣椒中有刺激消化酶分泌的作用,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促进消化,有利于减少消化不良等问题。 减肥塑形:子弹头辣椒有助于调节体内代谢,促进脂肪燃烧,有一定的瘦身效果。 预防感冒:子弹头辣椒中的维生素C等元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够缓解感冒咳嗽等症状。

营养成分

子弹头辣椒维生素C含量10-60毫克/100克;粗脂肪3.5-15%;粗纤维24-34.5%;粗蛋白12-19克/100克;干物质75-90%;辣红素30-55E(1%1厘米);水分8-20.0%;灰分2.5-8.5%。

病虫防治

(1)需要根据子弹头辣椒不同的生长期防治病虫害,注意:用药时需均匀喷雾。 (2)播种育苗期用对苗床消毒和拌种的方式防治病虫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拌种则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注意:拌种后需将其晾干,待干燥后才可播种。 (3)苗期时交替使用70%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能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疫病等病害。 (4)花果期的主要病害有病毒性病害、疫病以及炭疽病,其中用25%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和1.8%醋酸辛胺750倍液喷雾能防治病毒性病害。同时苗期也有蓟马、白粉虱和蚜虫等虫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一般每隔半个月喷洒1次即可。 (5)采收期主要有炭疽病、病毒病和烟青虫等病虫害,其中烟青虫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病毒病可用用3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和1.8%辛菌胺醋酸盐75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而炭疽病则用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和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