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蔷薇
黄蔷薇
形态特征
黄蔷薇属矮小灌木,高约2.5米;枝粗壮;常呈弓形;小枝圆柱形,无毛,皮刺扁平,常混生细密针刺。小叶5-13,连叶柄长4-8厘米;小叶片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20毫米,宽 5-12毫米,先端圆钝或急尖,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上面中脉下陷,下面中脉突起;托叶狭长,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极短,呈耳状,无毛,边缘有稀疏腺毛。花单生于叶腋,无苞片;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直径4-5.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无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有明显的中脉,内面有稀疏柔毛;花瓣黄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雄蕊多数,着生在坛状萼筒口的周围;花柱离生,被白色长柔毛,稍伸出萼筒口外面,比雄蕊短。果实扁球形,直径12-15毫米,紫红色至黑褐色,无毛,有光泽,萼片宿存反折。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范围
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栽培技术
1.土壤选择
黄蔷薇适宜在pH值在5.5-6.5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同时需要保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2.肥料施用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磷、钾等微量元素,以提高黄蔷薇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3.剪枝管理
黄蔷薇每年春季和秋季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保持枝条的整齐和促进花朵的生长。
主要价值
有降气清胆,活血调经的功效,主治胆囊炎,头痛恶心,沙眼,赤白带下等病症。黄蔷薇还可供绿化观赏。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耐旱性强。在黄土丘陵干旱山坡及石砾沟谷生长良好。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和胃。
营养成分
内含有一定饱和度的黄刺玫瑰油芳香物质、有机醇、活性肽及抗皱的酶类等几十种芳香的成分。
病虫防治
1.病虫害监测
定期对黄蔷薇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2.生物防治
使用天敌或者有益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3.化学防治
当病虫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是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