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芍药
草芍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厘米,无毛,基部生数枚鞘状鳞片。叶2-3,最下部的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为三出复叶或单叶;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长11-18厘米,宽6-10厘米,下面无毛或沿脉疏生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椭圆形。花顶生,直径5-9厘米;花瓣6,白色,倒卵形,长2.5-4厘米;雄蕊多数;心皮2-4,无毛。蓇葖果长2-3厘米。
分布范围
分布中国多地、朝鲜、西伯利亚地区和日本。
栽培技术
一、土壤:
草芍药属于深根性植物,肉质根粗壮,所以栽培时需要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中进行种植。
二、光照:
草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期内可适当减少光照时间,增加一下湿度,避免被灼伤。
三、浇水:
草芍药对干燥适应能力强,又是肉质根,不耐水涝。若浇水过于频繁,产生积水,易出现烂根现象,所以不需要经常浇水。
四、温度:
草芍药属于温带植物,喜温耐寒,夏季最高可承受42℃高温,冬季可承受-20℃的低温,所以不需要刻意的对温度进行调控。
主要价值
草芍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凉血等功效。草芍药对常见的跌打损伤有特别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加快淤血消散。草芍药还能清热凉血,加快人体内热毒代谢,预防出现血热引起的拇指肿痛、咽喉肿痛等多种不良症状,对咳血吐血及大便带血可起到止血作用,并减轻病症。草芍药花色艳丽,花期又长,还可以美化环境。
生长习性
生于林边草地。
功效作用
根药用,有活血散瘀、凉血止痛等效。
营养成分
草芍药的茎秆中含有少量的纤维素。
病虫防治
草芍药常见的病害为褐斑病、根腐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褐斑病可采用波尔多溶液或代森锌粉剂液喷洒防治;根腐病可用60度白酒擦洗根部后重新栽植;红蜘蛛等害虫,可以采用杀虫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也可以通过诱杀技术的方式进行诱杀。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草芍药的生长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