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叶樟
尾叶樟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5米,胸径5厘米。枝条带紫色,圆柱形或多少具棱角,初时密被柔毛,后渐变无毛。芽小,倒锥形,芽鳞被柔毛,边缘明显具缘毛。叶互生,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91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尖头狭长,长达2.5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近革质,幼时上面沿中脉下面全面密被柔毛,老时土面无毛但略光亮下面被柔毛而近灰褐色,中脉及侧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68条,弧曲状,近叶缘网结,横脉及细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多少明显;叶柄长11.3厘米,腹凹背凸,密被柔毛。圆锥花序在新枝上腋生,长(2.5)58厘米,由少花的聚伞花序组成;总梗纤细,长35厘米,略被柔毛。花小,花梗长13毫米,无毛。花被两面近无毛,花被筒极短,花被裂片6,近等大,外轮卵圆形,长2毫米,宽1.1毫米,内轮宽卵圆形,长1.7毫米,宽1.2毫米,先端均锐尖。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花药4室,第一、二轮雄蕊长1.2毫米,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无腺体,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雄蕊长1.4毫米,中部有一对近无柄的圆形腺体,花药药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三角形,长0.7毫米,具短柄,柄被柔毛。子房近球形,长0.8毫米,无毛,花柱粗短,长0.8毫米,柱头盘状,不明显3圆裂。果卵球形,长1.3厘米,宽约1厘米,鲜时绿色,无毛,果皮薄呈软骨质,厚约0.5毫米,果托长达2厘米,具沟,有栓质斑点,顶端增大,宽达6毫米,边缘波状。花期4月,果期8月。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产贵州南部、云南东南部。
栽培技术
1.选择适合的种源
樟树种源的选择对树木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选择种源时,需要考虑树木的适应性、成活率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同时,不同种源之间的性状和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选择适宜的地点
樟树喜欢光照充足、土壤疏松、保水保肥的环境。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要考虑太阳照射情况、土壤肥力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同时,需要注意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避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3.合理施肥
施肥对于樟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施肥时,需要结合土壤类型和树木生长状态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施肥方式。一般来说,樟树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和适量的无机肥料进行补充养分。同时,需要注意,施肥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土壤酸化和污染。
主要价值
木材黄褐,纹理直,可制樟木箱及建筑用材,其根材尤为美丽,供作美术品。
生长习性
生于山谷林中或路旁阳处,海拔800950(1500)米
功效作用
木材作一般用材,并可作造纸糊料。
营养成分
樟叶中含有大量的抗炎成分,如没食子酸、植物黄酮、香豆素等,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肿胀等。
病虫防治
1、白粉病:维护期间要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或烧毁,并在发病初期喷洒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连续三四次。
2、黑斑病:播种时,需要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发病时,先拔出烧伤的幼苗,然后喷洒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防止蔓延。
3、虫害:如果樟树上有樟叶蜜蜂,可以用羊花或雷公藤粉和清水制成药液喷苗,也可以用敌百虫或马拉松乳液喷洒。如果樟树芽卷叶蛾出现,可以用敌百虫、二溴磷乳剂、马拉松乳剂在幼虫孵化时喷洒。如果幼虫已经蛀进新梢,也可以喷乐果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