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樟
黄樟
形态特征
黄樟为常绿乔木,高20-25米。全抹无毛,小枝具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无端尖或短渐尖,羽状脉,脉腋无腺体,叶背面带粉绿色。
分布范围
黄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
在种植黄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播种的时候,应当选择山坡的中下部为苗圃的所在地,且这部分的土地应当遵循土层厚、排水良好、土壤一般呈中性或微酸性赤红壤为最佳,海拔高度应当在1200米左右,地处于热带或者亚热带,气候类型为西南季风性,平均温度范围应但是18.3-19.4摄氏度之间。在整地做床的时候,要对苗圃进行全面的整地,清楚杂草和杂物,深翻土壤做处理,并清除地下的害虫,即便是其幼虫和虫卵也不要放过。整理完毕后,让日光对苗圃地进行暴晒,时间为几天。
种子采集和播种
种子应当存储于温度低于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当中,在选种的时候,要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实的母树,并在这样的母树上进行种子的采集。采集的日期一般集中在9-11月份,此外,应当及时地采摘种子,避免因采集时间不对而被鸟给吃掉或脱落。种子采集后,将它的皮搓掉,然后用碱性物质进行脱脂,清水漂洗干净后在通风处阴干。选好种子后,将它播种于土地当中,一般在45天后就会发芽,一般在播种的时候采用条播为最佳,行距的大小为15-2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大小应当在1.5-2厘米之间,播种后用细肥土盖上种子并浇水处理,再用稻草等物品进行覆盖即可。
苗木管理
在播种后,我们应当视情况对黄樟树的苗木进行管理,要时时刻刻注意浇水和除草处理,除草的时候一般要进行3-5次左右的频率。此外,当黄樟苗木长出3-5片真叶的情况下可以追施清粪水,再次间隔十五天之后可以进行另外的一次追肥处理。黄樟的主根一般比较大大,侧根很少,为了加快它的生长,可以视情况对其进行切根处理,深度在5-6厘米左右,此外,为了提高它的成活率,可以将幼苗移入营养袋中进行培养。
主要价值
黄樟树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它能够对肺、脾、肝产生非常多的好处,达到祛风散寒等特殊疗效,因此成为了现代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树种。
生长习性
黄樟喜光,幼年耐阴,成长后需较充足光照。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坡。生长快、萌芽性强。黄樟的寿命长,能达千年以上。萌芽力强,耐修剪,并有一定的耐潮风能力。
功效作用
黄樟木材有香气,纹理致密、美观,能防虫蛀,故为造船、箱橱、家具、工艺美术品等优良用材。
樟木箱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根、枝、叶可提取樟脑、樟油,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香精、肥皂、选矿、农药等用。
营养成分
叶、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黄樟醚(safrole),β-蒎烯(β-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及少量的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aldehyde)等。叶含挥发油,按照叶油主要成分的差异已发现五个类型:①以桉叶素(cineole)为主,含量达60%。②以芳樟醇(linalool)为主,湖北产的黄樟叶油主要含左旋一芳樟醇,含量达81.41%。广东产的主要以右旋-芳樟醇为主,含量达95.08%。③樟脑型,以樟脑(camphor)为主。④柠檬醛型,含α-,β-柠檬醛(citral)达64.11%。⑤黄樟醚型,主要含黄樟醚。
病虫防治
黄樟苗期一般没有大面积病虫危害,主要有红蜘蛛、地老虎和鼠害。红蜘蛛主要危害幼苗叶,吸取树汁,使叶变黄、变黑,会引起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枯死,一般危害时间3~5月,可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喷施,2~3次即可防治;地老虎可用甲敌粉或呋喃丹拌毒土进行防治;鼠害是在播种前后,因老鼠喜爱吃黄樟种子,防止方法可用老鼠药进行诱杀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