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榆
醉翁榆
形态特征
醉翁榆落叶乔木,高25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黑褐色,纵裂;小枝深褐色或暗灰色,密被柔毛,两侧常具较厚的木栓翅。叶互生,长圆状倒卵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一11厘米,宽1.8一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宽楔形,边缘常具单锯齿,偶有重锯齿,两面密被短硬毛,上面粗糙,侧脉8一12对;叶柄长4-8毫米, 密被柔毛。花先叶开放,生去年生枝条叶腋,成簇生状聚伞花序,具短梗,花钟形,密被绣色毛。 翅果圆形或近圆形,长2.2-2.7厘米,被柔毛,先端具封闭的凹缺,果核位于翅果中部。花果期3-4月。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安徽滁县琅玡山(模式标本产地)。生 于溪边或石灰岩山麓。南京有栽培。醉翁榆分布区属皖东丘陵。
栽培技术
①造林地选择:山场造林选择土壤湿润、土层深厚、坡度小于45度,的林地。林地清理及整地应在2月前完成。
②整地与栽植密度:坡地穴状整地,规格30X30X40厘米,株行距2X2米,栽植密度不宜过大,以2400株/hm2左右为宜。
③栽植时间与方法:栽植时间选择在每年的3-4月。栽植前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1级壮苗,栽植时埋土超过根颈,做到苗正、根舒、压实,覆土时将树根处培成小锥形。
④幼林抚育:一般在造林后3-4年内进行,前2年进行2次抚育,5-6月、8-9月各进行1次,后2年只进行1次抚育,抚育时结合松土除草和施肥。若造林成活率较低,第2年应进行补植,技术要求与前面一致。
主要价值
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木材重硬,纹理直,结构粗,有光泽,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可供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发酵后与榆树皮、红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药用杀虫、消积。可作安微北部石灰岩山区的造林树种。驰名世界的珍贵观赏树种。
生长习性
醉翁榆醉翁榆夏季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较好,但其北面为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冬季易遇北方寒潮袭击。年平均温15.2℃,极端最低温一23.8℃年平均降水量1045.4毫米,相对湿度75%,无霜期215天,群落周围厚层石灰岩露头较多,上层深浅不一,局部地段受坡积影响,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多,结构良好。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为阳性树种,主干挺拔,根系发达,常盘结于岩石隙缝中,多生长石灰岩坡地和溪沟两旁。
功效作用
药用
1、藏药:牛温次哇: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治疗妇科热症《中国藏药》。
2、根状茎(紫竹):辛,平。祛风,散瘀,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祛风,破瘀,解毒。治风湿痹痛,经闭,症瘕,狂犬咬伤。
①《草木便方》:除风湿,通关节。治腰脚筋骨酸痛,风癫狗咬。
②《重庆草药》:行气破积,清肝经风热。治气血积滞,包块,停症,停经。
营养成分
榆树有效成分:春榆树皮含谷留醇、豆留醇等多种植物留醇,含有儿茶素、儿茶素的多种糖苷以及与儿茶素相关的鞣质,另有木脂素、树胶、脂肪油、植物醇等成分。
病虫防治
醉翁榆幼树的嫩叶常受铜绿金龟子及幼龄绿刺蛾的危害,铜绿金龟子可用黑光灯或是糖醋液和酸菜汤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40%乐果、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绿刺蛾在幼虫危害期,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吡虫啉1500倍液,并注意在秋春季节在树下的表土层中和杂草丛中挖扁刺蛾、桑刺蛾、青刺蛾的虫茧,集中处死越冬幼虫;利用幼龄幼虫群栖习性,及时摘除带虫叶片,消灭幼龄幼虫;林地里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刺蛾紫姬蜂、螳螂、多瘤蝽、蝎敌、小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