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亚葡萄
葡萄

京亚葡萄

京亚葡萄,又称半岛1号,兴农1号,富民1号和凯丰,属欧美杂交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1981年播种的黑奥林实生苗中选出;1990年通过鉴定,为纪念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取名为京亚。1998年2月从北京植物园引种,经多年栽培管理表现为:树势中庸,稳产高产,抗逆性强,果粒大而酸甜可口。

形态特征

果穗圆锥形或圆柱形,平均穗重400克,果粒着生紧密,果粒椭圆形,平均粒重10.8克,果皮紫黑色或蓝黑色,果粉厚,肉质较软,汁多,味酸甜,微有草莓得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至18%,品质中上等。8月上旬果实成熟。抗病力强,抗寒力强,耐运输,适应性强,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叶片中等大,较厚,向上卷,心脏形,三裂或五裂,上侧裂刻浅或深,下侧裂刻浅,叶背密被灰白色绒毛,叶缘锯齿三角形,大小相间,叶柄洼呈尖底拱形。花两性。果穗大,平均穗重476克,最大穗重1070克,圆锥形或圆柱形,少数有副穗。果粒着生紧密或中等,平均粒重10.8克,最大粒重20克,椭圆形,紫黑至蓝黑色,果粉厚,果皮中等厚,肉质中等或较软,汁多,味酸甜,微有草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8%,含酸量0.65%~0.9%,品质中上等。 植株生长势较强或中等。结果枝占芽眼总数的55.2%,占新梢总数的69%,每一结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数为1.6个,副梢结实力强,可一年两熟,丰产。从萌芽到果实充分成熟的生长日数为114~8天,比巨峰早熟20~天,在浙江7月上旬、河北永年县伊下乡村6月下旬、北京8月上旬、沈阳8月下旬成熟,是巨峰系大粒品种中最早熟的品种。它开始着色早(在河北伊下乡高档早熟葡萄基地6月18日前后着色,采用伊志安老师的膨大剂处理),上色快(约半月即可全部上色),为保证高品质果,不宜过早荆欠,抗病力强,不裂果,无日烧,不落粒,耐运输。篱架或棚架栽培均可,宜中、短梢修剪。副梢生长不旺,夏季管理省工。

分布范围

分布在北京、沈阳、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浙江、广东等地。

栽培技术

1、合理密植 京亚葡萄生长势比巨峰弱,因此栽植密度要略大于巨峰,一般行距1.7~2米,株距0.7~1米,亩栽400株左右。 2、花前重摘心 京亚葡萄生长特性和巨峰相似,落花落果比较严重,因此要在开花前3~5天在果穗前留5~7片叶摘心,以提高坐果率。 3、花期喷硼砂 京亚葡萄大小粒现象比较严重,花期可喷1~2次硼砂,效果较好。 4、花后浸葡萄膨大剂 葡萄膨大剂对提高坐果率,解决大小粒现象十分明显。浸药时间是花后7~10天。如果在开花以前还浸一次50PPm的赤霉素,可生产出无核京亚果。 5、控制产量产量是优质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保证,理想的产量是亩产2000公斤左右。 6、修穗整形 除去副穗及第一、二个小穗,下部除去花序的1/5。整理好的果穗为近圆柱形,整齐美观,耐运输。 7、肥水管理 花前管理和其他品种一样,花期水肥比其他品种应早一些施用,特别在幼果膨大前就应以水肥猛促。后期注意控制氮肥。 8、适时采收 京亚葡萄采收早了酸度大,市场不易接受,采收晚了果实又容易起皱。最佳采收期是果实颜色变为紫黑后的一周内。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京亚葡萄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等1。 经济价值:京亚葡萄亩产量高,市场价格好,是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水果2。 观赏价值:京亚葡萄的果实较大,果肉饱满,颜色为紫黑色,观赏价值很高2。 生态价值:京亚葡萄在绿化园林、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2。

生长习性

适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亦宜于盆裁。

功效作用

京亚葡萄具有补气血、益肝肾、止咳除烦、补益气血。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

营养成分

葡萄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性很强的水果。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等微量元素外,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等,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氨基酸及多量果酸。葡萄含糖量高,以葡萄糖为主。因此,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作用。

病虫防治

1、葡萄白粉病 本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能造成严重裂果,影响产量及品质。 [危害症状]:本病能侵害葡萄的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被害时产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斑,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脱落。新梢病斑,初为灰白色小斑点,后变黑褐色、成羽纹状向四周蔓延,上有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病梢变黑枯死。幼果期被害,果粒易枯萎脱落;较大的果粒受害,果皮变成暗褐色以至灰黑色,上有粉霉,病果生长停滞、硬化并畸形;将近成熟的果实,特别是薄皮品种受害后,果粒往往开裂,不能正常成熟。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芽的鳞片内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分生把子飞落到寄主表面。 2、葡萄白腐病 本病能危害葡萄的果穗、枝蔓和叶片。病情一般发生较晚,但发病很快,往往就在成熟采收前几天突然暴发,使大量果穗脱落和腐烂,造成很大损失。 [危害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果粒,次为枝蔓,叶片发病较轻。果穗上多在穗轴及小穗轴上首先发病,病斑不规则,呈褐色水渍状,病斑与健全组织间无明显界限,以后渐向果粒蔓延,使呆粒成褐色软腐,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进而整个果穗变褐腐烂,最后果梗干枯皱缩,果粒脱落;或僵缩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枝蔓上的病斑水渍状,褐色,表面密生灰白色至深褐色的小点,后期病部纵裂成乱麻状,病部以上枝蔓枯死。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略现轮纹,初期淡褐色,后变红褐色并干枯破裂。 3、葡萄房枯病 葡萄房枯病又名轴枯病,是危害葡萄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果实和果梗,也能危害叶片。病害最初在小果梗上接近果实处呈现淡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有不清楚的褐色或暗褐色环纹,病斑逐渐扩大到环绕果梗一圈时,就干枯萎缩,上面所生果粒因失水而干枯、表皮皱缩变黑,并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果梗全部被害,甚至蔓延到主轴,使全穗果粒皱缩干枯,但仍悬挂在树上,经久不落。叶片受害初期发生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往往在病斑中央散生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被害部越冬。第二年5月间,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别从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内散出,借风雨传播到葡萄上。 以上三种病害都属于真菌病害,可选择三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配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共同使用来进行防治,例如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吡唑咪菌酯、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啶氧菌酯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