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型椭圆形,单薯一般重50克-100克,黄皮黄肉,表皮较为光滑,口感软、糯、香、绵,适宜于多种方法烹饪。
恩施土豆
恩施土豆简介
恩施土豆介绍
恩施土豆
形态特征
恩施土豆体型椭圆形,单薯一般重50克-100克,黄皮黄肉,表皮较为光滑,口感软、糯、香、绵,适宜于多种方法烹饪。
分布范围
恩施土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全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包括恩施市、利川市两市及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六县,共有8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627个村(居民委员会),23510个居民小组,覆盖全州马铃薯生产基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
栽培技术
1、选择良种。“恩施土豆”主要选择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13、鄂马铃薯16、米拉(马尔科)等中晚熟黄皮黄肉品种;低山早熟和秋薯种植主要采用鄂马铃薯4号、鄂马铃薯12、中薯5号、华渝5号等中早熟黄皮黄肉品中。生产用种宜选用脱毒种薯。
2、深耕土壤。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深耕25厘米以上。利用冬季低温、霜冻,降低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基数。
3、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适当补施叶面肥。基肥以发酵腐熟后的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为重点,每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和生物有机肥100千克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不能使用有机肥的,提倡使用薯类专用复合肥50~60公斤(每生产100kg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0.5kg、磷(P)0.2kg、钾(K)1.06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2),配套硫酸锌1.5Kg、硼肥0.5Kg。
4、深沟高垄。目前全州马铃薯垄作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田间排水及马铃薯健康生长,采用深沟高垄覆膜栽培,垄高30~35厘米,同时要开好田间主排水沟,覆膜在种薯直播后或育芽移栽前完成。
5、适时播种。低山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二高山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高山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提倡育芽播种,确保全苗。
6、育芽移栽。通过苗床等集中育芽,可以较种薯直播提早播期5~7天。苗床上有10~20%幼芽破土时开始移栽,每个种薯保留3~5个健壮芽,可保证苗齐、苗壮。移栽时注意种肥隔离。
7、合理密植。目前恩施土豆商品薯小中薯更受市场欢迎,建议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单作种植情况下,中晚熟品种单行种植,行距60~70厘米,株距25厘米,密度3800~4500穴/亩;单垄双行种植,大行距12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品字形种植或移栽,密度3800~4500穴/亩。早熟品种参照中晚熟品种适当提高密度,以4500~5500穴/亩为宜。间套作推荐宽幅套种,密度以3300穴/亩左右为宜。
8、田间管理。苗期注意查苗补缺,封行前加强除草培土,团棵期控制植株旺长,结薯期注意覆土,防止马铃薯见光变绿,影响商品品质。生产中注意清沟排渍,抗旱防涝。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土豆可以作为主食,其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其果实还可以作为菜肴,而且营养丰富。
药用价值:土豆具有和胃调中、健脾利湿、解毒消炎、宽肠通便、降糖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抗衰老的功效,可以治疗胃火牙痛、脾虚纳少、大便干结、高血压、高血脂、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症状。
生长习性
喜欢低温,疏松肥沃透气的土壤栽培。
功效作用
1、补充营养: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
2、养胃: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3、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排便,缓解便秘,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4、利水消肿: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营养成分
恩施土豆内在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大于8毫克/千克,蛋白质1.3-2.5%,淀粉含量10-21.9%,可溶性糖0.3-0.8%,硒含量0.015-0.1毫克/千克。
病虫防治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重点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蚜虫、地下害虫等。晚疫病防控要根据建在我州的湖北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发布的预警情报,确定所在区域的最佳防治时期和措施;病毒病主要通过推广脱毒种薯,减少蚜虫传播媒介进行防控;采用土壤处理等防治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