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泥鳅
泥鳅

北方泥鳅

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 (Sauvage et Dabry, 1874),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一种鱼类。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2~4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

形态特征

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2~4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

分布范围

北方泥鳅主要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

栽培技术

1、挑选池塘:选择长大于宽的浅水池塘,注水深度在1m左右为宜,池塘水草所占比例不要太高,没有更好,这样可以减少泥鳅敌害。 2、鱼池管理:在鱼池的进出水口需要设置过滤网,还要建立围网,以免泥鳅逃逸。 3、科学投放:一般在清塘后15天左右可放苗,放养密度需科学合理安排,建议每亩投放规格3cm左右泥鳅苗种2万尾左右,挑选活力好且规格一致的苗种,同时可套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利用生物调节水质,防止藻类爆发。 4、饵料投喂:在放苗前一个月可投喂粉碎料,一个月后投喂小粒径饲料。 5、水质监测:定期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定时换水消毒,改良底质。

主要价值

北方泥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泥鳅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此外,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止渴等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健康食品。

生长习性

北方泥鳅是一种底栖性鱼类,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常在稻田、池塘、沟渠和水库等泥底浅水处活动。它们善于钻泥,依靠鳃和皮肤呼吸溶解氧。由于特殊的呼吸方式,泥鳅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存活,甚至在水中缺氧时也能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此外,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但在水质过于浑浊或碱性过强的水域中可能会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水质和环境,以确保泥鳅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功效作用

1、滋阴祛湿:泥鳅煮食能滋阴止渴、清热祛湿。凡热耗阴湿之口渴不解,或湿热蕴蒸之黄疸、消渴、小便不利,均可做辅助食疗品。 2、补血:泥鳅生活在稻田、小河以及沼泽地,平常除了吃细小的虫子外,每天也会吃泥土,并且对铁元素的吸收率较高。因此,泥鳅属于高铁食物,食用后可促进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有补血的功效。 3、增强免疫力:泥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泥鳅酸、泥鳅多肽等,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4、降低血压:泥鳅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而钾元素可以协助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因此泥鳅也被认为有助于降低血压。

营养成分

北方泥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其身体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此外,泥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A、B、C和E,以及铁、锌、钙、磷等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于人体有多种益处,如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改善贫血等。

病虫防治

北方泥鳅的病虫防治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常见的泥鳅疾病包括水霉病、烂鳍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可以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数量。 2、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以免泥鳅消化不良,降低抵抗力。 3、定期消毒:对养殖池进行定期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 4、预防寄生虫:在放养前对泥鳅进行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预防寄生虫感染。 5、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疾病症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