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斑鱼
驼背鲈
形态特征
驼背鲈体长可达70厘米,重量大约3.5公斤。驼背鲈因为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鼠而得名老鼠斑,其体扁平,背部高耸隆起,头小,口大。体色为白色,散布黑色圆点,尾鳍圆形。背鳍硬棘10棘;背鳍软条17至19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9至10枚。
分布范围
驼背鲈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中国、印尼、澳洲、帕劳、关岛、新喀里多尼亚等海域。
栽培技术
引种驯养,观察驼背鲈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后备亲鱼或亲鱼培育技术。
人工诱导和催熟的方法,以缩短亲鱼培育时间,促进亲鱼自然产卵。
采用超低温冷冻保存精液的技术解决人工繁殖中性成熟的雄鱼比较难的问题。
批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包括人工催产药物选择、剂量探讨和受精卵孵化的技术。
苗种培育技术研究、探讨最佳开口饲料及其饲料培育。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驼背鲈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济价值:驼背鲈是高级海产经济食用鱼类,价格高达700多元一公斤,是石斑鱼亚科中最名贵的一种。
生态价值:驼背鲈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底栖鱼类,通常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长习性
驼背鲈幼鱼出现在潮池中,成鱼活动于较深水域,性情凶猛,机警,具领域性,属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性无脊椎动物为食。具性转变,为先雌后雄。
功效作用
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驼背鲈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底栖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环境中,可以起到保护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驼背鲈肉中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预防心血管疾病 。驼背鲈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营养成分
驼背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此外,驼背鲈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病虫防治
驼背鲈的病虫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饲料营养均衡、定期进行鱼体检查等措施。在发现鱼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抗菌药物、调整水质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还应做好鱼池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