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鱼
黑鳃梅童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枕骨棘棱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一般体长9~14厘米、体重15~50克;黑鳃梅童鱼一般体长7.5~9.5厘米、体重9~20克,其鳃腔上有一深黑色斑块而棘头梅童鱼则无黑斑块、此为二者的显著区别。
体长而侧扁,背部弧形,腹部较平直,尾柄细长。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高低不平,粘液腔发达,枕骨棘稜显著,马鞍状,具前后2棘,两棘之间平凹无小棘。吻短而圆钝,吻褶完整,无缺刻。眼中大,上侧位,在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凸,大于眼径。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较大,长圆形。口前位,口裂宽大,深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下方,下颌缝合处有一突起与上颌中间凹陷相对。口腔无色。上颌齿细小列成带状,下颌外行齿稍大略向后弯曲,犁骨及腭骨均无齿。舌发达。颏孔不显著,无颏须。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前鳃盖骨边缘无细锯齿,鳃盖骨后上缘有一软弱扁棘。鳃盖条7。具假鳃。鳃耙细长。
鳞片大而薄,易脱落,头及全身均被圆鳞。侧线明显。
背鳍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具一凹陷。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2鳍条下方,鳍棘细弱。胸鳍尖长,超过腹鳍尖端。腹鳍起点稍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尖形。
鳔大,前端弧形,两侧不突出成短囊,后端尖长,鳔侧具14~15对侧肢,各侧肢分为背分支和腹分支,背分支在鳔的背部中央与对侧之背分支几相遇;腹分支细长,沿腹腔膜伸达腹面中央与对方腹分支几相遇。
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各鳍淡黄色。
分布范围
黑鳃梅童鱼分布于朝鲜半岛沿海。在中国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
栽培技术
1、人工繁殖:梅童鱼不能像大黄鱼、黄姑鱼等通过直接驯化野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梅童鱼的人工繁育,需先采捕性成熟的亲鱼,通过人工授精孵化出小批量鱼苗,再将这批鱼苗养大,培养为亲鱼,最后通过人工催熟与催产技术,获得批量的受精卵,进而孵化出鱼苗。
2、养殖:梅童鱼养殖需在海区的网箱中进行,人工养殖的梅童鱼需吃配方饲料饲养一年后符合商品鱼上市要求。
主要价值
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食用方法除红烧、干炸外,还可加工成鱼糜,制作鱼肉馅或鱼丸子等,也可冰鲜成冷冻小包装的外销。
生长习性
为黄海及东海常见小型鱼类,尤以长江口以北水域较多。体长一般80~120mm。
功效作用
1、补充营养:梅童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促进生长发育:梅童鱼中所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青少年以及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3、增强记忆:梅童鱼中含有丰富的磷脂,适量食用可以提高记忆力,增强脑力。
4、美容养颜:梅童鱼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适量食用可以滋润皮肤,延缓衰老。
营养成分
梅童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梅童鱼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这是人体构建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成分。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有益。同时,梅童鱼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磷等矿物质,这些成分对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和视力保护有益。总的来说,梅童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海鱼,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有益于身体健康。
病虫防治
梅童鱼的病虫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梅童鱼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首先,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海区,避免污染和病害的发生。其次,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的畅通和充足的氧气供应,避免鱼群过于拥挤和缺氧。此外,要选择健康的鱼苗进行养殖,并定期进行鱼体检查和疫苗接种,以增强鱼的免疫力。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要合理使用抗菌药、消炎药和抗寄生虫药等药物治疗鱼类疾病。总之,梅童鱼的病虫防治需要注重预防和早期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梅童鱼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