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脊尾白虾
脊尾白虾

脊尾白虾

脊尾白虾,又称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青虾、迎春虾,是十足目长臂虾科白虾属节肢动物。成虾体长50~90毫米;虾体色透明,微带蓝色或红色小斑点;额角侧扁;头胸甲具较小的触角刺和较大腮甲刺和腮甲沟;腹部第三节至第六节背面中央有明显的纵脊,故名。

形态特征

体长50~90毫米。额角侧扁,长度为头胸甲的1.2~1.5倍,基部鸡冠状突起短于末部尖细部,末部向上扬起;上缘隆起部分具6~9齿,末部附近有1附加小齿,下缘有3~6齿。头胸甲具有触角刺及鳃甲刺,不具肝刺,通常具鳃甲沟。触角刺甚小,鳃甲刺较大。第一触角柄基节前缘圆,前侧刺小。腹部第三至第六节背面具明显纵脊;尾节明显长于第六节,后部末端尖细,两侧有2对微小的刺。 大颚门齿部与臼齿部间深深裂开,略呈“Y”字形,门齿部具3~4尖齿,触须3节。第一、第二小颚及第一颚足内肢不分节;第三颚足细长棒状,具外肢。第一步足短小;第二步足较粗壮,掌部甚膨大,指节细长,长约为掌长的1.5倍,腕甚短,约等于掌长。末3对步足指节细长,均呈爪状;第五对步足掌节后缘末部附近具横行短毛列。 第二至第五对腹肢都有内附肢。雄性附肢细小,呈长棒状,边缘具刺毛。尾肢宽大,外肢外缘末部有1刺,其内侧有1横裂缝。 体色透明,微带蓝色。卵较小,呈橘黄色,随胚胎发育颜色逐渐加深。

分布范围

分布于朝鲜半岛至新加坡。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北戴河、昌黎、乐亭、滦南南堡、丰南涧河)、天津(北塘、塘沽)、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

栽培技术

1、在放苗前做好准备 放苗前一个月加入30cm的水,加入漂白粉30-50斤/亩或生石灰200-300斤/亩消毒,放苗前10天加入50-60cm的水,施用氨基酸肽肥,使池水呈黄绿色。 生石灰200-300斤/亩消毒,放苗前10天加入50-60cm的水,施用氨基酸肽肥,使池水呈黄绿色,保持在50cm左右的透明度,保证在放苗前有水质优良的水体、天然饵料生物充足。 2、投白虾苗 6月末~8月初向池塘里投放抱卵虾。选择体长5cm以上、体重3.3克/尾以上的自然海域栖息的脊尾白虾作为亲本,要求个体大小均匀、活力好、抱卵量足、卵粒为淡黄色或橙色。如果对在天然海区捕获的亲虾不满意,可以在10天左右前投放未抱卵的虾。每亩投2-3斤。这样出苗整齐,养殖规格大,高温期病害少,有利于虾的生长。 3、前期管理 虾进入池塘后,投喂鱼溶浆、破碎料等等。由于虾苗的培育采用肥水育苗,出苗前一周,必须重视肥水,出苗脊尾白虾10-15天后,必须长到1cm左右再喂饲料。喂食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设置诱饵台定点投喂,池里设置诱饵台每亩1~2只,诱饵台由80cm×80cm的第80目筛绢制成,台下和周围维持在5cm左右。二是池边洒了。加入合准虾用多维,补充多种虾类生长所需的维生素营养,诱食性强加快生长。拌料使用:500g合准虾用多维拌料2000斤,连用15天(投料前半小时,将合准虾用多维溶适量水均匀喷洒饲料上,晾干再投喂);应激泼水使用:100g/亩(每亩水面1米深),将合准虾用多维加适量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合准虾用多维作为完善饲料营养结构补充,建议长期添加或至少连续添加使用15天。 4、中后期管理 6月、9月左右,注意加强肥水和底部处理。养殖水质做到两头肥,保持中间清洁,就可以生产出大尺寸的小白虾。 养殖后期(11-12月),该阶段处于小白虾的生长高峰期,但气温下降,适度肥水可根据水色变化满足养殖要求。 4、养殖要点 小白虾和淡水青虾相似,喜欢浮游植物多的塘口,这样的塘口溶解氧充足,水质稳定。平时要重视肥水工作和底质改良,加强改善赤水、黑水、浑水等不良水色,定期喷洒合准光合菌、合准芽胞菌等益生菌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日常使用复合维生素合准多维添加到饲料中喂养,进行日常营养补充,提高虾的诱食性促进生长,还有提高虾的体质和抗病力,减少应激反应。还有重视天气变化、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引起的缺氧、压力等。

主要价值

脊尾白虾的产量仅次于对虾和毛虾,为重要经济虾类。肉质细嫩,滋味很美,加工制成干虾米,俗称“海米”,经济价值高,营养相当丰富。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海米,其卵可制成虾籽,也是上乘的海味干品。

生长习性

脊尾白虾食性广而杂,不论动、植物饵料均能摄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对饲料蛋白质要求较高,通常在42%以上。一般白天潜伏在泥沙下1~3厘米,不活动,不摄食。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周期短,2~3个月就可以长成商品虾。在冬天低温时,有钻洞冬眠的习性。喜好群居。

功效作用

脊尾白虾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脊尾白虾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营养成分

脊尾白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卡路里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此外,脊尾白虾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硒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促进细胞代谢。同时,脊尾白虾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对于预防贫血和促进神经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营养成分的综合作用,使得脊尾白虾成为一种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病虫防治

脊尾白虾养殖生产中主要的病害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白斑综合征病毒病、桃拉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等;细菌性疾病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弧菌病等;寄生虫病包括纤毛虫病、微孢子虫病和血卵涡鞭虫病等。其中,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和血卵涡鞭虫病目前是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病害。 1.对虾白斑综合征 (1)病因及症状 对虾白斑综合征是由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引起的,迄今所止的最严重的传染性虾病之一,也是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最危险的病害之一。病虾表现为体质消瘦,生长缓慢,停止摄食,活力减弱;头胸甲上出现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斑点,并伴有虾体发红、胃肠中空,甲壳易于剥落。人工感染实验中脊尾白虾死亡率高达68.5%,而在野外自然池塘养殖条件下死亡率可达40%。 (2)防治办法 对虾白斑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根本措施是强化管理,进行全面综合预防,并通过蟹类、鱼类混养的生物防控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害危害。具体防控措施包括:进水前彻底清塘消毒除害;严格检测种苗,杜绝使用带毒种苗,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模式选择相应的蟹类、鱼类进行混养,例如三疣梭子蟹、青蟹、半滑舌鳎、黑鲷等,利用蟹类、鱼类摄食池塘中可能传播病原的小型甲壳类和发病死虾来降低病原传播风险;保持养殖水体高溶氧、低氨氮和亚硝氮,维持温度、pH、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 2.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1)病因及症状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D)是由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突变株引起的,该菌株含有独特的质粒编码出类杀虫毒素的蛋白,会引起虾类的肝胰腺坏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虾类传染性疾病。发病虾表现为体质较差,甲壳变软,摄食量大幅减少甚至停止摄食,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呈淡黄色、白色或肝胰腺肿胀、糜烂发红。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主要发生在仔虾和幼虾阶段,导致大量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防治方法 由于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针对AHPND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为:严格检测种苗,选择带菌量少的种苗进行养殖;做好清池消毒,降低池底有机质的数量,减少细菌繁殖机会;采用“少吃多餐”的投喂方式,保证饵料投喂后1h内吃完,避免残饵;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和拌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光合细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达到调控水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3.血卵涡鞭虫病 (1)病因及症状 血卵涡鞭虫病又称白浊病,主要原因为血卵涡鞭虫病寄生于脊尾白虾心脏、肝胰腺、肌肉和鳃组织所导致。虾感染血卵涡鞭虫后反应迟钝,游动缓慢,摄食下降,体色白浊,肝胰腺模糊、发白,血淋巴液呈浊白色。通常发病几天内可造成规模性死亡,同时往往会引起同塘养殖的梭子蟹发病,造成较大危害。 (2)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脊尾白虾血卵涡鞭虫病的控制措施,针对血卵涡鞭虫病仍以预防为主。重视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残留的杂鱼虾,以免其成为寄生虫的宿主;鲜活饵料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避免水质恶化;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