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南瓜
红皮南瓜
红皮南瓜简介
红皮南瓜介绍

红皮南瓜

红皮南瓜,早生,容易结果,耐白粉病力强,喜冷凉气候不耐热。一般在16—19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通常厚扁球形或梨形,纵径19cm,横径19~20cm,重约1.2~2.0kg,果皮金红色鲜艳夺目,但日照不足时容易发生绿斑。肉厚,橙色艳丽,肉质粉质香甜,味道鲜美。雌花开花后约45~55天可采收,愈晚采收,肉质愈粉质而甜,贮藏力强,且风味不易变坏。生长适温20~30℃,耐旱。

形态特征

红皮南瓜,早生,容易结果,耐白粉病力强,喜冷凉气候不耐热。一般在16—19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4~5节着生1雌花。果实通常厚扁球形或梨形,纵径19cm,横径19~20cm,重约1.2~2.0kg,果皮金红色鲜艳夺目,但日照不足时容易发生绿斑。肉厚,橙色艳丽,肉质粉质香甜,味道鲜美。

分布范围

红皮南瓜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江苏等地。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红皮南瓜对土质质量要求不高,沙土、黏土均可生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当温度高于13℃时,种子可以萌发。育苗可采用8-10cm×8-10cm营养钵或6-8cm厚苗床。 以椰糠:沙土:塘土=1:1:1的比例制备营养剂。播种后用1.5-2CM覆盖,浇水一次,覆膜。发芽前不要再浇水,除非有些缺水,以免种子“带帽出苗”。一般来说,种子在播种后两天出来,然后可以揭膜。苗期应保持充足的光照,防止苗木徒长。出苗一周后,当幼苗长到两片叶子和一颗心时,就可以种植。 2。移栽种植 移栽种植的最佳选择是沙质土壤,土层厚而肥沃,排水良好。深翻晾干后,按1.6-1.8m边宽、0.3-0.4m沟宽的规定整地。边缘覆盖黑白双色塑料薄膜,银灰色面朝上。种植采用0.8m×1.0m的行距。种植前,按行距打直径10-15cm的种植孔,准备种植。 阴天下午是移栽造林的最佳选择。移栽前,每天浇水一次,使苗木在干湿条件下营养适中,面团不易散开。手术过程中,轻轻握住苗木的根茎,扣出营养土,注意保持质量。苗床上的秧苗用小铲子铲起,栽在预先挖好的种植坑里。种植后,应浇根水。 3。水肥管理 红皮南瓜过多施用氮肥容易落花落果,对生长危害很大。观赏南瓜施肥的原则是多施基肥和追肥,苗期少施肥,中期多施肥,后期适当施肥。 缓苗后一次施用1-2%尿素作追肥,可促进苗木生长。第一个甜瓜从稳定的基部到饱满的果实期需要大量的营养。每7-10天可施用1%复合肥。为促进果实生长,提高果实硬度,每10-15天可喷0.5-1%氯化钾或磷酸二氢钾作外追肥。 4。整蔓 全藤红皮南瓜的生长发育需要强光,高温弱光不利于生长,夜间低温能促进花芽分化,因此应及时关注全藤。当植物长度达到30-40cm时,应设置竹篱笆或吊线,让植物攀爬。如果有太多的侧枝蔓生长,叶子相互遮挡,应适当切断,以利于通风和透光。一般情况下,1米以下的边蔓应全部拔除,有些生长弱的可以考虑保留。在生长后期,植物根部的老叶不仅消耗养分,而且容易发生白粉病。

主要价值

红皮南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我们可以把红皮南瓜加入到日常饮食中,以增强身体健康。

生长习性

1.温度:红皮南瓜生长温度适宜在20-30摄氏度之间,但在幼苗期的温度最好在18-20摄氏度之间。 2.土壤:红皮南瓜喜好松软、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3.水分:红皮南瓜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适宜的水分管理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功效作用

1.降低血糖 红皮南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红皮南瓜中的一种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2.改善消化 红皮南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和消化不良。此外,红皮南瓜还含有一种叫做“果胶”的物质,可以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帮助排便。 3.保护眼睛 红皮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这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眼睛健康。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可以降低患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风险。 4.增强免疫力 红皮南瓜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此外,红皮南瓜中还含有一种叫做“β-葡聚糖”的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5.改善睡眠 红皮南瓜含有丰富的钾和镁等矿物质,可以帮助放松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此外,红皮南瓜中还含有一种叫做“谷氨酸”的物质,可以促进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有助于改善睡眠。 6.降低血压 红皮南瓜中含有一种叫做“天然ACE抑制剂”的物质,可以降低血压。研究表明,红皮南瓜中的这种物质可以阻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压。

营养成分

红皮南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

病虫防治

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白粉病和叶斑病。防治病毒病,关键是做好种子消毒,防治传播昆虫;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防治,叶斑病用百菌清或杀毒矾500倍液防治。 另外,做好田间清洁,防止土壤积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措施。